您当前的位置 : 浙江在线 >> 兰溪新闻网 >> 兰溪要闻

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从蜗居到安居

40年住房变迁见证百姓幸福生活

2018/11/08 来源:兰溪新闻网

    浙江在线-兰溪新闻网(记者 叶旭萍) 房子,不仅仅是容身之所,更多地被赋予了“家”的意义。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“安得广厦千万间”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“房子是用来住的”,多少年、多少代,房子始终倾注着人们的希冀和憧憬。改革开放40年,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从蜗居到安居再到优居,兰溪人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    今年72岁,从供销系统退休的金科科就是其中的亲历者、见证者和受益者。
    “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。以前的小房子和125平方米的大套房,真是没法比。”回首往昔,说起改革开放这40年来家里住房的变化,金科科感慨万千。
    金科科的家位于兰溪市区兰荫路56号,这是一套3室2厅1卫的房子。虽然房子内部装修并不奢华,但布局合理、简洁大方、充满温馨。但就是这,放到40年前,金科科都不敢想象。
    1973年,金科科和妻子结婚,当时住在老城章府里一间仅有6平方米的公房里,住房条件差,空间狭小,屋子里除了放下一张床,连转个身都困难。随着三个子女相继出生,1979年,全家人租住到了胡家巷的一间私房里。20平方米的面积倒是比原先大了一些,但卧室、客厅、餐厅全挤在一起,缺少独立卫生间和厨房,一家子挤在一块还是不太方便。
    “没有厨房,我爱人就在门口做饭,全楼道都能闻出做了啥菜。”金科科打趣道,因为房子实在太小,很长一段时间里,他的两个女儿只能借住在外婆家。
    改革开放后,生产力得到解放,上世纪80年代末,单位效益趋好,作为福利,给职工分房成为当时的传统。从单位那儿接过钥匙,金科科有了人生中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。
    溪西香兰村这套54平方米的房子,金科科一住就是10多年。“这些日子仿佛就是弹指一挥间,房子虽小,但里面承载了满满温馨。”金科科说,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,房子也见证了自己收入的几何增长,而膝下儿女的成长也让金科科坚定了换更大房子的决心。
    千禧年刚过,房产市场兴旺起来,金科科便随大流花9万元购置了新房。喜获新房的金科科意气风发,请来了一大帮家装师傅,花心思打造属于自己的“桃花源”。
    再到后来,儿女相继成家立业,各自买了房子,“桃花源”只剩他和妻子两人居住。除了老两口自己的卧室,这套房子还有两个房间,平时都空着,逢年过节,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一家回来小住几天。
    “对我来说,房子从无到有,从54个平方米5个人住,到两个人住125平方米的大套房,不仅告别了曾经住房紧张的局面,更让我们的生活品质走上了新的台阶。”金科科说,和他家一样,自己很多亲戚朋友现在都已经住上了新房,有的甚至住上了小别墅。
    从“居者有其屋”到“居者优其屋”,金科科一家的住房变迁,也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,兰溪千千万万家庭经历的蜕变。
    1985年,兰溪房地产业如闷雷声中的一簇春笋萌生出来。老城的云山小区是兰溪当时建造规模最大,也是最早的住宅小区。同年,溪西新区开发工作顺势推进。开发之初,主要采用居住区———小区———生活居住单元的结构形式。根据当时的规划,整个溪西规划用地划分为十块,其中居住用地七块,也就是目前兰溪人俗称的一号区、二号区……这些区域的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这也是溪西开发区较为集中的商住楼。
    据统计,1991至2010年,兰溪城区累计开发商品房面积达1107.51万平方米。2010年以后到现如今,山田御景城、锦绣天成、金报尊园、四季澜庭等现代化商住小区更是刷新人们对小区的传统概念。截止到2017年,兰溪城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近47平方米,而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为40.8平方米。
    兰溪老百姓40年住房的变化,得益于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,得益于城市经济的繁荣,从“居者有其屋”到“居者优其屋”,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住房的空间和面积,更是百姓幸福感的不断提升。

编辑:何亚彬

兰溪新闻

更多

图片新闻

更多

专题聚焦

更多

导报视频

更多

兰溪市新闻办  兰江导报主办  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  兰溪新闻网版权所有
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镜像
新闻许可证:浙新办【2006】49号  网站备案号:浙ICP备07029369
浙公网安备33078102100028